1969年亚罗士打新民中学毕业特刊
1969年亚罗士打新民中学毕业特刊,内容包含多位师生的毕业赠言、班史回顾,以及对母校的衷心祝福与期望。特刊中还收录了数篇中英文随笔散文,如关于容忍、理想、学习态度和自然美景的思考,同时也探讨了商业簿记与经济学知识,例如零售引力定律和折旧方法。此外,特刊还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在农业、渔业、林业、矿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发展概况及政府政策,展现了当时国家发展的面貌。
本特刊的目录涵盖了学校的基本信息、行政人员和教职员资料、班级历史、同学录、学校活动以及各种文章和鸣谢名单。
- 校训、校徽、校旗、校歌:特刊列出了新民中学的校训是「在明明德,止於至善」(发扬光明的品德,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校歌提到学生来自「风沐四方」,目标是「止於至善」,旨在培养「桃李芬芳」,能够「修身齐家,秋睦安祥」的学生。
弁言(Preface)
- 主旨:弁言由林朝宗先生撰写,日期为一九六九年七月廿三日。
- 教育理念:弁言援引宋儒朱熹先生的教学纲目(如「父子有亲,君臣有及,夫妇有别,在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人格教育的根本性。人格教育对于「国家自然有纪律,社会自然舍安定,冢庭自然有幸福,个人自然有人格」至关重要。
- 办学宗旨:林朝宗指出,我国(指马来西亚)需要通过人格教育,使青年成为「良好公民」,从而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安定。
- 学校发展:学校于十余年前创办,旨在容纳因无法升学而面临流浪或荒废学业的青年。经过董事和教职员的努力,学校现已设有普通科、商科、电技科三项课目,学生毕业后大多服务于工商界。
开卷之语(Words from the Teachers/Masters)
- 教育合作:黄尧先生(一九六九・七・廿三・)的文章指出,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把「不好的孩子」教导成「好孩于」。他强调教育的成功需要学校、家庭、环境三方而的合作,任何一方失收都可能导致教育失败。
- 毕业纪念:黄尧提到,新民中学本年已迎来高中第六届(商科第五屈)和初中第九届的毕业。他鼓励毕业生(「好种子」)将来成为「好稻谷」,为吉打州乃至马来西亚的繁荣负责。
本刊出版的缘遇(The Circumstances of this Publication)
- 特刊目的:本刊旨在抓住学生在中学阶段「珍我」的时光,成为一本具有「意义深长和最有历史性」的毕业特刊。
- 筹备过程:特刊的常务委员在年初被全体同学推选。他们面临了分派工作、确定刊物形式、编科工作等挑战。
- 经济困境:本刊的成功主要基于经济基础,依赖于社会热心人士的乐捐和各界商界的惠登广告。但由于「局势与社会攻境的不同」和「遇到紧急时期」,广告工作被迫停止,导致本刊比往年「简洒」(精简)。
- 对毕业生的祝愿:作者祝愿毕业生珍惜时间、孝顺父母,为国家和家庭贡献力量。
董事玉照及师长在地址、玉照(Board and Staff Photos and Addresses)
- 董事会:列出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林朝宗先生、副董事长以及多位常务董事。
- 教职员:列出教职员姓名、照片和部分地址。其中包括校长黄尧先生,以及负责不同部门的主任,如:教务兼数学主任郭常矩先生、商科主任李志航先生、高中部主任郑建康先生、科学科主任方亚立先生、英文科主任谢仕齐先生、初中部主任林金溪先生。
师长在论文(Staff Essays)
本节收录了多篇教职员的论文和信息,涵盖了英文诗歌、人生哲理、商业理论和马来文诗歌等内容。
- Goh Kooi Cheng的临别赠言:她告诫1969届高商三毕业生,最大的不幸是「to remain a slave」(沦为奴隶),最大的罪恶是「to compromise with injustice and wrong」(向不义和错误妥协),最高的品德是「to battle against iniquity」(对抗罪恶)。
- Ooi Chin Siang论容忍(TOLERANCE):容忍意味着能够接受他人,即使我们不赞同他们的行为。他认为容忍,而非爱,可以作为建立文明和平世界的基础。但如果容忍导致对腐败、懒惰、犯罪和不公正视而不见,那它就变成了懦弱。
- K. Thambydurai的寄语:他希望师生之间保持合作,并祝愿L.C.E.和Q.T.考生好运。
- Che’gu Hashim Halim的诗歌(Ilmu Pengetahuan):一首马来文诗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勤奋求学(Tuntut-lah Ilmu saban hari),因为知识是无价的(mahal harga-nya),对于国家进步至关重要。
- Siti Khadijah Noordin的贺词:她祝贺编辑委员会成功出版特刊,并赞扬学生具备「sifat initiatif」(主动性)。
- 李志航的《零售市埸蔑有引力的法刖》(The Law of Retail Gravitation):这篇商业经济文章运用力学原理,阐述了城市(如ALOR STAR和KUALA KEDAH)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以及如何通过「决定平[虻珠」(Point of Equilibrium)来预测消费者去向。
高商三班史(Senior Commercial III Class History)
- 回忆与展望:伍金来撰写,回顾了三年中学生涯的快速流逝。他鼓励同学面对未来的曲折和崎岖,要有自强不息、努力、忍耐的精神。
- 班级人物:班史详细描述了多位同学,并给予绰号:
- 班级导师宋贵:被称为「老太公」,因其勤奋、精明能干,成绩优异,是1966年全校模范生。
- 陈思健:被称为「笑神」,脸庞英俊,担任珠算研究会主席。
- 江丕莹:被称为「铁金刚」,身材高大沉静,但生气时会使出「空手道」。
- 林炎坤:绰号「鸭猪」或「三国月」,是篮球队长,球技灵活。
- 王巧玲:绰号「法官」,因其嘴型与法官的斐型相似。
初三班史(Junior Three Class History)
- 班级概况:本班由月撰写,记录了班级三年求学生涯,班级共三十人。班级纪律良好,常被赞扬。
- 活动与精英:班级同学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列举了多名篮球运动员(男篮和女篮)。
- 班级明星:
- 彭斐厚:绰号「鬼主精」,行动受人提防。
- 方秀美:绰号「英文大坤」,对英文有专长,曾获英文作文比赛冠军,是1967年度全校模范生。
风光、活动、校景(Activities, Scenery)
本部分通过照片展示了学校生活和环境。包括宿舍、研究室、校园景色、以及篮球队、珠算研究舍等团体活动照片。
文章与摄影(Essays and Photography)
这一综合性章节收录了大量的学生和教职员作品,包括摄影作品和多语种文章。
经济与会计论文(Commercial and Accounting Essays)
-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特刊载有关于马来西亚第一届五年计划的经济分析。重点强调了农业(水稻双季耕作、MADA水坝工程)、渔牧业、林业(砍伐与造林)和橡胶业(翻种)的发展。工业方面,列举了食品饮料业、木材加工业、橡胶制品业、烟草业、化学制品业和五金机械业等。
- 《纠正会计人员不良的意识》:张锦珠的文章批评少数会计人员故意拖延付款、刁难商家,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信用受损。
- 《毛利现法》:黎文蒂的文章阐述了簿记(薄记)在商业政策制定、内部控制和税务核算中的功用。并详细介绍了毛利法(Gross Profit Method)在估算存货成本中的应用。
- 《论支票及其流通功能》:林爱玉的文章明确指出支票不是货币,而是「支付工具」。它在保障货币安全、简化流通手续和加强流通速度方面发挥功能。
- 《Methods of Depreciation》:Low Song Kooi的文章定义了折旧(Depreciation)及其原因(磨损、时间流逝、过时、耗尽等)。详细介绍了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和递减余额法(Reducing Balance Method)两种折旧计算方法,并提供实例。
- 《WORKING PAPERS》:Ooi Thean Khai的文章介绍了会计工作底稿(Working Papers)的作用和制作步骤,并附有公司的工作底稿范例。
文学与社会评论(Literary and Social Commentaries)
- 《夜的短副》:伍金来的小说,描绘了深夜中一位憔悴的少妇等待丈夫归来,最终发现丈夫可能是因为需要「一百埋」(可能是赌债或某种紧急需求)而态度狂躁。
- 《不陶光的哥哥》:黎文萍的文章,叙述了作者的哥哥患上精神疾病(病魔),终日被困在暗室中,令人心痛。
- 《雨固好朋友的遭遇》:黄赛凤的文章,讲述了两位好友的深厚友谊因「月巴猪」的谣言而破裂的故事。
- 《论就言》:方秀美强调求学的基本是就言,需要「谨茹」和「虚」的态度,并鼓励学生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
- 《That A Woman’s Place Is Not In The Home》:一篇文章主张女性不应局限于家庭。女性应走出去工作,以拓宽视野、证明与男性的平等,并为社会贡献才能。
- 《Why I Like To Learn English》:阐述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语言的作用,是获取知识(如科学、哲学)和获得良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 马来文文章:包括Che’gu Hashim Halim的马来文诗歌《Ilmu Pengetahuan》;Teoh Wang Chai的《Suatu Perjalanan Dengan Bas》(一次巴士旅行);Low Song Kooi的《Tanggong jawab ibu bapa kapada anak2-nya》(父母对孩子的责任);Ong Kha Leing的《SA-ORANG PENGEMIS》(一个乞丐)的道德故事;以及Tan Pong Kau的《Satu kebakaran yang pernah saya saksikan》(我目睹的一场火灾)。
结尾部分
- 毕业歌及鸣谢:特刊列出了毕业歌及本刊领颂。
- 筹委会:刊登了全体职员表及本列筹委会职员照。
- 编板念去:编辑委员会感谢所有帮助特刊顺利出版的人士,包括社会热心人士、董事、校长、老师、同学和印务局。
- 广告鸣谢:特刊最后大篇幅刊登了来自各界社会热心人士和商号的捐助与广告名单,涵盖了米较、商行、汽车、家具、洋服店、书店、印刷厂、银行等。广告页强调了广告在商业成功中的重要性。